深入分析发现三大误区:一是密度选择不当,高密度泡棉虽承重强却丧失缓冲回弹性;二是结构设计照搬木箱填充思路,未针对异形工具设计分体式卡槽;三是忽略防静电处理,精密部件因静电吸附金属碎屑。
改进后采用定制化方案:核心区用25KG/m³低密度泡棉吸收冲击,辅以高密度边框支撑;通过3D扫描工具形状设计精准卡位;表面复合防静电涂层。改进后运输破损率归零,印证了"专业包装设计=产品第二生命线"的硬道理。
避坑指南:EVA泡棉内衬绝非通用填充物,需根据工具重量、形状、运输场景定制密度组合与结构方案,必要时配合专业防震测试,才能真正实现"软着陆"效果。
以上资讯是五周泡绵小编为您整理编辑,更多关EVA泡棉的资讯,请持续关注,欢迎随时来电咨询:139-1263-3184 伍小姐
转载请注明地址:http://wuzhoupaomian.com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