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1. 精密建模,严控误差
定制PU海绵内衬时,需基于产品3D数据建模,结合材料的压缩形变率(5%-15%)设计型腔余量。例如,电子元件包装需预留0.5-1mm缓冲空间,防止频繁振动导致海绵疲劳后失去包裹性。
2. 梯度密度搭配法则
针对不同承压需求,可采用分层复合工艺:接触面使用30kg/m³软质PU提供接触缓冲,底层升级至60kg/m³高密度层分散冲击力,兼顾保护性与成本控制。
3. 闭环维护策略
定期用中性清洁剂擦拭PU海绵表面,避免有机溶剂(如丙酮)腐蚀开孔结构;长期存放时需垂直码放,防止重力挤压致密化。若发现局部塌陷超过20%,需及时更换模块以保持防护效能。
PU海绵的本质优势在于可塑性,合理使用可降低包装破损率超40%(实测数据)。掌握材料特性与技术参数的平衡点,才能最大化工业包装的投入回报率。
以上资讯是五周泡绵小编为您整理编辑,更多关PU海绵的资讯,请持续关注,欢迎随时来电咨询:139-1263-3184 伍小姐
转载请注明地址:http://wuzhoupaomian.com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