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U(聚氨酯)海绵凭借其高回弹、强缓冲和轻量化特性,长期占据包装、家居、电子产品的内衬材料主流市场。但传统PU材料依赖石油基原料合成,在自然环境中需200年以上才能完全降解,焚烧会产生有毒气体,造成"白色污染"扩增的环保困境。
可降解PU的技术突围
近期生物基PU海绵技术取得突破,通过引入玉米淀粉、蓖麻油等可再生原料,使材料在堆肥条件下可实现90%以上生物降解。德国巴斯夫推出的Ecovio®系列已在苹果、戴森等高端产品包装中应用,6-12个月即可完成分解。
政策驱动下的千亿市场
根据中国塑协数据,2023年我国缓冲包装材料市场规模达380亿元,其中可降解PU渗透率不足5%。随着欧盟EPR法规和国内《塑料污染治理行动方案》推行,预计2026年可降解PU海绵市场将突破80亿元,食品级、医疗级等高附加值领域成研发焦点。
当前行业正从"性能优先"转向"循环优先",企业需同步升级原料采购链和回收体系。从供应链角度看,这种转型已不仅是技术竞赛,更是关乎品牌ESG评级和出口资质的战略选择。
以上资讯是五周泡绵小编为您整理编辑,更多关PU海绵的资讯,请持续关注,欢迎随时来电咨询:139-1263-3184 伍小姐
转载请注明地址:http://wuzhoupaomian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