EPE 珍珠棉内衬并非一开始就具备多样功能,其发展轨迹与包装行业的需求升级紧密相连。从早期的简单裁剪到如今的定制化生产,每一次工艺进化都让它更贴合行业痛点,成为不可替代的包装材料。
2010 年前后,EPE 珍珠棉内衬还停留在 “基础裁剪阶段”。当时厂家多采用手动裁切设备,产品尺寸精度低,且仅能制作矩形、方形等简单形状,主要用于普通工艺品的缓冲包装。由于工艺粗糙,内衬与产品贴合度差,运输中仍易出现磕碰问题。
2018 年起,自动化设备的引入推动工艺升级。苏州五周泡绵等企业陆续添置自动精准分切机、150 吨双边进料裁断机,实现了毫米级尺寸控制。同时,模切工艺的应用让内衬可适配异形产品,如化妆品瓶的凹槽设计、电子配件的镂空造型,防护效果大幅提升。这一阶段,内衬开始进入电子、电器等对包装要求更高的领域。
近年来,功能性工艺成为进化核心。通过材料改性技术,厂家开发出抗静电、防潮、吸音等专用内衬:在辽宁五周包装的生产车间,抗静电内衬通过添加导电剂,可满足光电产品的静电防护需求;而防潮处理的内衬则能在潮湿环境中保护通讯设备。此外,免费设计、当天出样的服务模式,让定制化生产效率倍增,进一步拓宽了其应用边界。
以上资讯是五周泡绵小编为您整理编辑,更多关EPE珍珠棉的资讯,请持续关注,欢迎随时来电咨询:139-1263-3184 伍小姐
转载请注明地址:http://wuzhoupaomian.com